我们90后,从小就听着一种话长大——
「你们现在的生活,比我们过去幸福多了。」
现在的生活,不就比过去晚一点吗,只是时间上的差异,为什么它跟「幸福多了」画上等号。
如今很多90后也有了自己的小孩,有机会讨论这句话了。
但是现在,我们不讨论这句话里意味深长的感慨。
只说「晚一点」这件事情。
我们请即将过去的2020来总结一下「晚一点」这个词。
算起来,COVID-19疫情从2019年年底就开始蔓延。
首先从春节开始,我们都被困在家里,几乎错过了外面一整个春天。
所以2020年的春天来得晚了一点。
而这一年所有的「晚一点」,大抵都跟我们晚了一点认识到这个病毒有关。
当全世界意识到疫情,交通已经中断,店铺已经关门,人们开始过起宅在家里的生活。
◎把年轻人逼疯的宅家时光
餐厅延迟开放
与在家隔离人类相对应的,是在春节假期里直接延迟开放的国内餐厅。
同时许多养殖场和售卖养殖动物的餐厅受到「禁野令」波及倒闭,很多海鲜店更是在一条「挪威三文鱼带有病毒」的新闻影响下,被迫关门。
而更多普通餐厅,是在看不到尽头的漫长等待里亏损倒闭。
其中不乏那些周边街坊邻居都熟悉的老牌餐厅。
一位开餐厅的朋友在年底回想这一年,疫情期间关了四五家店,日料餐具不舍得扔掉,为了存放它们租了一段时间仓库,最后还没等到重新开店,考虑到成本因素,还是把它们扔了。
◎「听说你在疫情期间还给餐具租了个仓库?」
◎疫情高峰,武汉空城(素材来自微博@林晨同学Hearing)
药品延迟领取
最早的疫情高峰期,每个人都被杀了个措手不及,什么都没有准备就都被「关」在家里。对大部分人来说,短时间内还是可以在家备好粮食和生活必需品。
而对一些慢性病人群体,延迟取药导致缺药,会威胁到他们的健康甚至生命。
疫情刚开始的时候曾有各地慢性病人在网上求助的情况,声音微小,但好在大家没有放过这些关乎性命的求救信号。
2月份的时候,各个城市都出了不同应对措施,在尽量减少接触的情况下给慢性病群体供上药品,比如「刷一次卡,取够三个月分量的药」,另外网络也对大部分慢性病药物开放在线会诊和订购通道。
而回溯2月尚处封城状态的武汉,十万火急的情况下,也有「艾滋病感染者为新冠感染者捐出克立芝」这样的报道。
◎网友@HIV松鼠哥组织艾滋病感染者为新冠病人捐赠药物,志愿者一度开车穿梭在空城里给网络求助者送药
以上截图资料来自微博,详情视频见:
凤凰网视频(https://weibo.com/1806128454/IuKQauRug?type=comment)
蜘蛛猴面包(https://weibo.com/1722782045/Iu0GkqYoH?type=comment)
社区延迟开放
3、4月份,国内部分地区疫情开始好转,城市企业逐渐复工,青年们回归工作的城市,餐厅依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保持「不开放堂食」状态。
外卖人员则是在「无接触服务」政策下被关在社区门外。
小编所在的深圳小区,直到10月份才开放所有门,让住户自主刷卡。在此之前只开放前后门,属于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状态,每个住户经过测温之后才能通行。
由于最接近的门被关闭,小区又「地形」复杂,小编每次进出门都要楼上楼下绕一大圈,花上十几分钟,堪比游击战。
◎2019人类所无法理解的2020人类
电影院延迟开放
文化产业里,电影院首当其冲,因其密集型人群聚集和封闭式场所的性质。
而原本在2019年就处于影视寒冬的整个行业,则真正迎来了冰川时代。
从除夕夜开始,电影宣传陷入一片死寂,随后各大贺岁档电影相继撤档,院线则在之后宣告退票和暂时关闭。
◎售票平台停止售票,开启退票通道
◎猫眼实时票房大盘出现了历史性断层,从1月24日开始停止统计数据
在这片沉寂的背后,是无数待业在家的电影工作者,和背负巨大资金压力的电影公司。
自从餐厅、酒吧甚至KTV等娱乐场所相继开放后,电影业开始呼吁疫情低风险地区开放电影院。
从4月听到各个行业复工的消息开始,一个月等过一个月,电影院迟迟未能复工。
与此同时,国内外各大电影节影展,都不同程度受到影响,或延迟,或干脆取消。
而随着疫情在国际上的扩散,欧洲三大电影节,美国奥斯卡颁奖典礼,亚洲重要电影活动……都不同程度受到影响,在延迟后或取消,或改为线上模式,而电影院则遭受同样关闭的命运。
◎最受世界瞩目的戛纳电影节,每年承载全球超二十万电影人,从3月份就陷入「待定」状态,确定不会在原定日期(5月12日—5月23日)举办
等待是一个承受寒冷的过程。
2020年6月10日凌晨1点,北京悠唐广场没有来往办公楼和楼下酒吧的熙攘人群,没有那些刚从电影院散场的观众,一片寂静中,有人听到了一声歇斯底里的呐喊,电影人黄巍在高层坠下。
第二天悼念中,有人想起了这位一直活跃于幕后的电影工作者说过一句话——「我会在这个行业一直干到老去。」
更多的人,因为同样的信念,等到了最后。
直到7月17,以上海电影节为契机,我们才得到了低风险地区电影院在限制上座率30%的条件下,可于7月20日重新开放的消息。
此时距离电影院停摆那一天,已经有174天。
学校延迟开学
相比电影院的故事,学校停课,延迟开学听起来似乎轻松很多。
孩子们待在家里,直接从寒假过到暑假,这在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教育史上应该是绝无仅有的经历了。
◎学校延迟开学通知(详见微信公众号:广东教育)
小编小时候特别讨厌上学,时常在半夜偷偷许下「学校突然倒塌」的愿望,或是拥有一台哆啦A梦同款能把学校吹走的电风扇。
如今它竟然以这种方式发生了。(掌嘴)
然而时代进步,科技与网络让学生即使待在家里也不落下课业。
「你们这一代就好了,去不成学校,还能在家里上课。」
思来想去,年轻父母们这一年里能用上父母辈经典句式来酸小孩的事情,应该只有这件事了。
殊不知这可能是这代小孩整个学生生涯里最讨厌网络的时刻。
也可能是部分老师暴露真我,失去威严的时刻。
◎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有一个7点准时拉开窗帘催上课的老妈
航班取消
在2月份到3月份疫情在国内发展最高峰时期,也是戒备最严的时候,大量城镇乡村封路,许多涉及到高风险地区的铁路列车停运、航班取消。
而原本在平时受各种因素影响容易变动delay的其它航班,变得更加浮动,在取消和恢复之间反复横跳。
◎知乎网友「伊恩妮娜杜波夫」在疫情间的经历,几乎每个人都深有体会
乘客怨言不少,航空工作人员则是有苦说不出。
大量航班停飞,很多空乘人员都一改从前全年无休的忙碌状态,经历数周甚至数月停飞的「长假」。
而他们的收入跟飞行时数挂钩,因此薪水也大幅减少。
3月份疫情开始在各国扩散,各个国家地区开始封锁边境。
国际航班难上加难,小编又要拿出这张国际航线图。
◎同一地区天上的飞机,2020和2019同时段对比
于是在国外念书的留学生,面临学校停课通知的同时也开始为买一张回家的机票焦头烂额,回家的计划在若有若无的机票消息下不断推迟。
很多人从2019就计划好的出国旅行,也都被迫全部取消。
直到今年年底,第二波、第三波疫情高峰进一步此起彼伏,大部分封锁的边境迟迟等不到解封的消息。
延迟开工的飞机,有的转行做了货运,有的坚持起飞做气象监测,有的甚至放弃飞行的梦想,做一只开放给本地游客参观学习的「走地机」。(相关信息可参考我们之前发布的文章《后疫情时期,飞机有飞机的浪漫》)
艰难做着地面业务的飞机,背后是巨大的航空业经营危机,3月份时候智库亚太空空中心就在行业报告中指出,如果没有政府介入,大量航空公司将在5月底前面临破产。
很多航空公司受到影响进行大裁员,或者干脆倒闭,很多民航工作者失业。
这一年倒闭的航空公司有43家,其中不乏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
3月5日有着41年历史的英国廉航弗莱比航空(Flybe)宣告破产;4月21日澳洲第二大航司维珍澳洲航空(Virgin Australia Airlines)进入资源接管程序;美国迈阿密国际航空(Miami Air INTERNATIONAL)、指南针航空(Compass Airlines)和跨洲航空(Trans States Airlines)也相继在3、4月宣布停止运营;5月10日哥伦比亚航空(Avianca)申请破产;5月25澳洲虎航(Tigerair Australia)停止运营……
离我们最近的,是香港国泰航空在10月21日宣布旗下港龙航空停止运营,结束其为期35年的飞行服务历史。而日本亚航在12月14宣告破产,不仅要退换租赁的飞机,还拖欠了两万多人的机票预定款。
东京奥运会延期
万众期待的日本东京奥运会推迟到2021年举行,应该是这一年除了生命流失外,给世人最震撼的一击。
除了奥运会这样聚焦着全世界目光的活动都遭遇延迟本身给人带来震惊,这样的一年太容易使人将其与灾难和人类未来命运联系起来。
而对灾难相对更加敏感的日本早就有预言东京奥运取消的动漫作品,大概会因为预言成真更感到毛骨悚然。
◎1988年上映的《阿基拉》剧照
原作漫画中提到2020年东京将举办奥运会,但传染病肆虐,世卫组织因为传染病防控失败而遭责难,世界陷入动乱,奥运会被取消。而动画《阿基拉》关于东京奥运会的一幕中则出现「中止」字样。
国内电影院恢复营业后不久,许多城市举办了日本影展,不少影迷恰巧在大银幕上重温了这部神作,感慨万分。
◎3月份豆瓣影迷在《阿基拉》相关剧照下的留言
尽管说是推迟到明年7、8月举行,眼看着疫情在世界范围内此起彼伏,人们依然对东京奥运会能否顺利举行保持怀疑。
过着延迟生活的人类
毫无疑问,2020是延迟的一年,除了那些能指名道姓大事件,还有大量艺术展会、节庆活动、商业活动包括工业进程。
延迟已经渗透到每一道人类的行为轨迹里。
◎小编从2019年就买好票的加拿大乐队表演,经历了两次推迟,都没舍得退票,最后还是被取消了
对一些小部分人来说,活动场所的延迟开放,意味着精神世界的持续灰暗。
对于大部分打工人来说,延迟开工,意味着延迟到手的工资,而这直接关系着人的温饱。
对于很多被迫隔离14天的人来说,被限制行动,限制饮食,甚至是隐私的曝露导致的焦虑和空白,意味着整个人生被延迟了14天。
◎这一年「打工人」成为人人争用的词,大概因为这一年不同行业不同职位的人都不易的生存里感受到共同的命运
《久拾》关于2020的另一篇文章,致力于四处求年轻朋友们分享这一年里值得开心的小事,得到最多的答复有两个,一个是无语苦笑,另一个是「活下来了」。
以致于后来每当听到有朋友脱口而出这个答案,我们都痛苦摇头说「太普通了,太普通了!」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一年里活着的人,无不在谨小慎微地尊重着每一件被延迟耽误的事情,为的就是活下来。
如同那些不小心身陷病毒话题焦点的人们,大部分普通人又何尝不是被公共事件牵动着过完这一年。
所以回到晚一点活着这个话题,既然在兵荒马乱中活下来了,还是希望晚一点活着的人类,不再怀疑人生,在2021年重新出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