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银座胶囊塔的上载新生

編輯: 道臣岚 2022.08.26

 

高楼林立的日本东京银座区挤着一座造型奇特的地标「中银胶囊塔」,它于今年4月彻底退役。

 

◎拆除前的胶囊塔,位处东京都中央区新桥

 

◎赛博朋克灯光效果适配度200%

 

当年黑川纪章以前苏联宇宙飞船为灵感设计出接入高塔的胶囊舱,在大阪预制成再逐个运到东京组装,如今这些舱体也被逐个拆除,就像巨型玩具积木。

 

◎1972年,拼装中的胶囊舱

 

◎设计制作花费两年,拼装只用了一个月

 

与此同时,胶囊塔数字化保存的众筹请愿也在网上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大楼爱好者们的奋力抢救也让投资公司看到了商机,最终胶囊塔的NFT(不可替代代币)被以两种方式拍卖:一个允许中标者在世界任何地方重建胶囊塔的授权,一个是在元宇宙中的数字藏品。竞价于7月22日启动,10月20日截止。

 

◎数字渲染概念图,无缝接入赛博朋克2077的水平

 

你可以说:

 

半个世纪后,银座胶囊塔所代表的新陈代谢运动早已被「推陈」,而其自身也被「代谢」掉了。

 

也可以说:

 

这座带着强烈乌托邦色彩的先锋建筑,在数字时代的洪流中,被永远地保存了。

 

 

01

新陈代谢的白日梦

 

1972年落成的中银胶囊塔背后有两大意念的支撑:新陈代谢运动,以及东京梦。

 

前者是日本著名建筑设计师丹下健三于二战后发起的建筑设计运动,那时日本本土满目苍夷,反而有一种百废待兴的无限可能。新陈代谢运动是一种对传统建筑理念的反叛,倾向于用许多可拆换的细胞状模块,围绕脊椎状的基础设施拼装,实现灵活处理空间和动态更新的可能。

 

◎建筑中轴如中枢神经,胶囊塔就是这座「活物」伸向世界的触角

 

这场运动本质上是建筑师们试图以哲学理念克服紧张的土地资源与疯涨的人口之间的矛盾,「海上城市」「空间城市」「人工土地」无一不令人惊叹,但许多都停留在概念阶段,中银胶囊塔是为数不多建成的作品。

 

◎1958年菊竹淸訓提出的海洋城市项目是为了对抗土地资源限制,向海洋空间拓展的尝试

 

◎1960年丹下健三提出的东京计划:横贯东京湾的巨大的纪念性轴线用于汽车通行,高速公路层层叠叠的分隔区域将行人隔开

 

◎1961年矶崎新提出的空中城市,他认可巨型结构和城市共生,却极力否认是代谢派成员,并锐评该运动为「幼稚的进步主义」

 

设计者黑川纪章是丹下健三研究院的学生,也是这场运动中最年轻的建筑师,代表作还包括日本国立新美术馆以及中国郑州的郑东新区。

 

胶囊塔是他送给东京打工人的一场梦,想象你在银座商业区加班结束后已经异常疲惫,同事们需要搭乘两个小时的公共交通回到家中才能休息,而你步行即可抵达公寓;虽然这里只有10平米的空间,但是桌椅床榻浴室甚至娱乐空间一应俱全,躺在床上透过极具未来感的圆形窗向外看去,甚至会有一种身处外太空的错觉;而且你知道,每隔25年他们就会更换调整一次舱体和方向,这意味着你还能看到东京最繁华景观的不同侧面——在寸土寸金的宇宙中心逃往属于自己的狭小空间,从而获得无限的梦和自由。

 

◎胶囊舱内部结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唯独缺厨房,因为黑川相信当代打工人没空在家开火

 

◎房间如太空舱,梦里是外星游民来到了地球,还是外星土地建成了东京呢?

 

在1970年的大阪世博会上,黑川纪章表示,他看到的未来是个人对于自由流动的追寻,当场中银地产就决定为黑川和无数东京打工人的梦买单。两年后这座「商务人士在都心的第二个居所」落成,140枚胶囊舱也以低于市价1/2的价格迅速售罄。

 

可惜的是,1972年胶囊塔迎接第一批住户的时候,中银地产已经破产,似乎预示着这座未来主义大楼命途多舛的未来。

 

 

02

十五年间抢救小叙

 

1997年理论上是胶囊塔第一次「重装」,建筑本体也开始老化亟待「重生」,但彼时的日本深陷金融危机,全无经济腾飞时的阔气,黑川事务所的修缮建议也就因资金问题被搁置。

 

2006年,中银胶囊塔管理委员会讨论拆除大楼,86岁仕途不顺的黑川纪章发起了一场保卫活动,计划大换舱、重修结构问题,但同样因为成本问题举步维艰。

 

2007年黑川因病去世,80%的业主投票同意拆除已危机四伏的大楼,然而戏剧性的是,计划原地建新公寓的总承包商在全球次贷危机中破产,胶囊塔得以「幸存」。

 

时间拨到2014年,胶囊舱住户前田先生发起「再生计划」,以导图和民宿的形式让更多人认识这座「历史建筑」,一度成为Airbnb最受欢迎的房间,但次年管理委员会就禁止私人出租。

 

2018年启动的「每月胶囊」活动是新一轮心脏起搏,一场大众与设计师共同参与的行为艺术,让10平米的舱体焕发出新的生机,又或者说,回光返照。

 

◎日式风格的改装,现在许多日本小公寓也是这样的空间安排,白日是一张桌的客餐厅,夜晚收起桌板铺上被褥就是卧榻

 

◎现代工业风的改装,更像是工作室,还「凿壁偷光」增加了室内采光,胶囊版「我与工作同居」

 

2021年,中银胶囊塔最终被判拆除重建,只有少数舱体会被美术馆收藏,长达15年的群体性保护运动落下帷幕。

 

 

03

局限,错位,永存

 

战时,黑川纪章亲眼见证数以百计的炸弹轰炸曾经居住的城市,一夜之间沦为废墟。身为建筑师的父亲说:「我们必须在伤痕中重建城市。」而他:「那时候,我并不相信建筑。我认为建筑和城市一样,都会瞬间消失。」

 

◎黑川纪章坐卧在胶囊舱内,墙柜上安置了70年代最新潮的电视电话磁带机等家用电器

 

破坏,就是循环。

 

破,而后立。

 

这是战后新陈代谢运动的核心理念,日后成为建筑师的黑川将20世纪的现代主义总结为「二元机械原理」时代,而将代谢派所带领的新时代称作「多元生命原理」时代,相信城市和建筑不是静态的实体,而是不断变化的「有机生命」。可以说是循环共生的先锋理念,也可以解读为建筑师的PTSD。

 

但超前的理念不可避免地被时代局限掣肘,比如大量使用石棉隔热,而这一建筑材料在落成三年后因致癌被禁用;公共管道锁死中轴难以维修,日后老化带来严重的排水和漏水问题;胶囊之间预留空间仅30厘米无法单独拆卸,所以承诺的「可更换」必须从头开始……最终积重难返,只能被抹除。

 

◎1972年全新落成的胶囊塔,在当时的新桥区独树一帜,舱体外观如滚筒洗衣机

 

黑川纪章曾畅想,如果按规划定期更换修缮,胶囊塔可以存在200年,实际上这座超前又落后的高塔享年仅50岁——不过新陈代谢运动的寿命更短,他们追求的未来主义就像蒸汽朋克一样是某种基于当时技术的想象,待信息时代到来就被落在了后面。

 

人们无法抢救胶囊塔的实体,却保存了其虚拟形体,这何尝不是一种信息时代的浪漫?就好像在《神秘博士》中有一集,几乎万能的外星人承诺save人类,可死亡降临时无人幸免,他用尽全力将这些弱小者的意识保存在宇宙图书馆之中,人们欢呼着:「He saved us!」

 

在现行时间线上,人们以「元宇宙」「区块链」「NFT」这些新时代的概念save了与时代错位的胶囊塔。

 

我们不知道数字化拍卖品会不会像DV数据那样在许多年后因为设备迭代而无法再被读取,唯有祝福这座充满幻想力的高塔继续装点数字居民的美梦,再不消失。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