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僵尸砸门了,广东人都要先喝一口糖水

編輯: 六姨太 2024.02.02

 

看TVB剧,印象最深的台词不是「你饿不饿,我煮碗面给你吃」,而是——喂,今天有没有糖水吃啊?

 

开始还以为是白糖冲水,心想那有什么滋味?直到去广州小住,误入文明路糖水一条街,看见一大页密密麻麻的糖水单,各种眼花缭乱的排列组合,品种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才知道,原来糖水是广东语境下的甜品,各式各样,五花八门,随时要饮,随处可饮。

 

怪不得汪曾祺笔下,那位姓郑的广东同学从来不跑警报,就连日本飞机炸了联大,他也依然在锅炉上神色不动地搅和他的冰糖莲子。

 

◎《九品芝麻官》里奸人常威试图借用人见人爱的糖水,将灭门惨案嫁祸于人,说是全家人都喝了也没人觉得奇怪

 

可惜,糖水的源头已不可考,只查得,宋代的《清明上河图》中,在「久住王员外家」旅店门前,有一个撑着大遮阳伞的小摊,摊前挂着一块木头牌子,上写「香饮子」三字——这个香饮子,很可能就是广式糖水的雏形。

 

◎《清明上河图》里的「香饮子」

 

李清照写过一首很伤感的《摊破浣溪沙》词:「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蕴藉,木犀花。」说的是,她晚年体弱多病,不敢饮茶,只喝豆蔻熟水。这个熟水,就是香饮子的一种。

 

《事林广记》则收录了许多汤方,比如干木瓜汤、水芝汤、莲实汤、荔枝汤、乌梅汤等等。这些汤品的做法,通常是将花果盐腌,晒干,烘焙,碾成细粉,装入器皿密封储存。招待客人时,再取出若干,冲泡成饮料。也是香饮子的一类。

 

但更接近糖水的,是《武林旧事》中记录的各种凉水:「甘豆汤、椰子酒、豆水儿、鹿梨浆、卤梅水、姜蜜水、木瓜汁、沉香水、荔枝膏水、金橘团、雪泡缩脾饮、梅花酒、紫苏饮。」

 

◎《武林旧事》[宋]周密

 

《梦粱录》也记载,南宋茶肆「四时卖奇茶异汤,冬月添卖七宝擂茶、馓子、葱茶,或卖盐豉汤,暑天添卖雪泡梅花酒,或缩脾饮、暑药之类。」

 

可见岭南地区对糖水的喜爱,早已刻入粤人的骨髓。怪不得苏轼会说,「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清末民初,糖水开始在广州的街边档盛行,有绿豆沙、芝麻糊、杏仁茶、番薯糖水四种。

 

档口明码标价,大碗五仙,小碗三仙(当时白银一毫等于十二个铜仙)。有顾客想用五个铜仙吃到三种甜品,其中一档便计上心来,索性用「甜品三及第」做招牌——三个品种混成一碗,绿、黑、白清晰分明,于是大受欢迎,经常客满,不少人站着吃。

 

也有店铺不爱花哨,专做一个主题,比如梁效记卖炖奶,斜对铺的行时店则以桑蜜生蛋茶为主,西堤二马路林记专卖龟苓膏,隔邻合记则兼卖炖鸡蛋。

 

还有靖远路的许生记卖绿豆沙,特制镬底瓦塔设在店门口明火煲,做活招牌。光复中路的陈珠记则专卖跳壳绿豆沙,选料正、火候足,配以适量陈皮,有清甜、爽口、顺喉之功效。

 

壬癸口兆记,则以炒黑芝麻,配以山桔皮、猪油,香滑十里,午夜都座无虚席。而友记则专卖香草绿豆沙,有消暑解热等药用价值,甚受女性欢迎。豆栏中潘容记,除卖杏仁糊外,还有杏莲糊,每碗白银一毫,售价极高,却挡不住食客热情。(南都广州《食在民间·糖水》)

 

亦有饿在路边的「路倒」,好心人救起,最先想到的,便是问茶房要一碗热糖水。甜,好喝,有热量,兴许能救得一条命来。

 

怪不得时至今日,仍有朋友说,我们广东人的命,它给的。

 

到了二三十年代,糖水进入黄金时期,奶制品成为时尚代表。如窝蛋奶、炖奶、奶茶、奶莲、凤凰奶糊、姜撞奶、杏奶、金银奶、咖啡奶、谷古奶等等。

 

◎格式各样的广东糖水

 

最出名的是兴隆路南段的大良辉记和梁辉汜两家,对门对户,均以双皮奶见长,又各有千秋。大良辉记以双皮奶与糯米糕出名,梁辉汜亦以双皮奶为主,但每碗配上两粒松化莲子,名为『湘莲双皮奶』,又自制水晶白蛋糕,很受欢迎。(高宪枫《广东糖水的研究》)

 

于是各糖水铺纷纷效仿,因地制宜,各显神通。

 

比如第十甫路陶陶居对面的南信,1943年开业,店主董景云,养有本地水牛,挤奶自售。又因是顺德大良人,对双皮奶更是驾轻就熟,独树一帜。

 

这家店全名「南信牛奶甜品专家」,一直开到今日。我吃过一口才发现,先前吃过的双皮奶,都只能算是速食蛋奶布丁。

 

但广东人为什么爱饮糖水呢?

 

一种说法是,岭南处于瘴热地带,气候闷热潮湿,容易上火。而传统医学认为,糖有祛湿功效,加之珠三角是亚热带地区,盛产甘蔗,有丰富的糖资源,于是便有了煲糖水的习惯。

 

也有人说,此事天生无解。

 

就像《九品芝麻官》里,番薯糖水是年迈的老母亲对叛逆儿子的牵挂与问候;《花样年华》里,芝麻糊是苏丽珍向周慕云传递感情的暗语;《大时代》中,糖水是丁孝蟹为了救下方婷,闯入其他帮派领地饮下的一碗勇气;《唐山大兄》里,糖水又变成了背井离乡来到泰国的郑潮安,那碗忘不掉的乡愁。

 

◎《九品芝麻官》里,虽然失智母亲端出两棵白菜说是番薯糖水,但亲切感还是上来了

 

◎《花样年华》,在周慕云「嘴淡」想吃芝麻糊的时候,有人「刚好」煮了一大锅,没有比这更暧昧的了

 

也许本就没有什么固定的意义,只因夏日的广州像个蒸笼,便想捧一碗绿豆海带或者马蹄爽,坐在呼呼作响的风扇下,将一大勺冰镇糖水送入口中。

 

唯有打一个幸福的寒颤,才能更好地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地鸡毛。

 

所以TVB剧里,最晚返屋企的人,总会拎着一袋外卖糖水。全家人吃罢,可以心满意足刷牙睡觉。

 

这一碗简单的糖水,是最写实的民间滋味。

 

也怪不得亦舒说,爱吃糖水的人,脾气有希望由急躁转温和,因为吃饱饱,滋润润,不去想那么多,自然少挑剔,便可以高高兴兴做人。

 

图源:网络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