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你載我去哪?你貴姓啊?

編輯: 浅明小义 2021.08.24
你載我去哪?你貴姓啊?

 

留下來吧。

 

返鄉人上一次聽到這句話,還是2008年的時候。

 

◎去年寫過關於春運的文章,2008年因為雪災很多人滯留廣州火車站

 

「留下來吧,廣州也是你的家」這句話曾在廣州火車站徹夜廣播。

 

今年,照例要在春節前寫點什麼。

 

留下來吧。時隔十三年,因為疫情,我們再次聽到這句話。

 

「留下來」其實是很意味深長的一句話。與我們曾看過的《回家的誘惑》不一樣,不回家才是一種誘惑。

 

好事啊。我們以為。

 

但很快發現它不像「留下來吃碗拉麵」那樣值得期待。

 

「好耶,逃出親戚魔爪了!」有朋友說,說完不免從一絲落寞神情裡生出幾分迷茫。

 

就像嘴上說著「我走」,然後猶猶豫豫坐上的士的程大嫂。

 


◎1992年《家有喜事》離家出走的程大嫂坐上一輛陌生的士

 

如果你對《家有喜事》有印象,應該知道,程大嫂離家出走那一天到現在,已經快三十年了。

 

太久了,別說今年不回家過年,程大嫂離家出走這樣的戲碼也早都不流行了。

 

咦,感覺賀歲檔還在,賀歲片怎麼沒了呢?

 

回憶近三十年的每一個農曆新年,除了不絕於耳的親戚小孩吵鬧聲,印象最深的還是早年那些在電視上反複播放,古靈精怪的賀歲片。

 


賀歲片曾經是拜年的意思

 

賀歲片的概念來自香港,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每到歲末香港演藝圈的一眾明星都會湊到一起,不計片酬,只求歡樂地拍一部喜氣的影片獻給觀眾。

 

所以最早一批賀歲片,也可以說是「湊熱鬧片」,沒有太多金錢壓力,不給觀眾期待,一堆明星聚在一起拍戲,跟玩兒似的,演員也時常互串片場。

 

前有《富貴逼人》、《八星報喜》,後有《家有喜事》、《東成西就》,從董驃、沈殿霞、周潤發、鍾楚紅到黃百鳴、吳君如、周星馳、劉德華、張國榮……在一段時間圍繞著幾個喜劇明星的群星組合成為賀歲片的基本要素,這幾部賀歲片和系列成了那個年代的年味代表。

 

圖個熱鬧,是這些片子的特色。

 


◎《富貴逼人》的市井味裡有姜大衛、曾志偉小人物客串

 

◎《家有喜事》的搞怪三角戀裡有李麗珍客串

 

◎《東成西就》整班人馬都是從《東邪西毒》裡搬過來的

 

如今在飯圈裡,粉絲文化里,「過年了」意味著喜歡的愛豆、明星出了新的作品,可以讓整個圈子的人沸騰起來。

 

但其實在很久以前,賀歲片的片尾常常有一個鏡頭的後拉,包括工作人員和明星,還有前來捧場的朋友都會一同出現在鏡頭里,這場面,就是「過年」本身。

 


◎除了這些這些,所有人都來了

 

整蠱搞怪也是家常便飯,演員常常在電影裡自黑,從幕後到幕前,都滲透著輕鬆快樂。

 

像《家有喜事》裡毛舜筠跟張國榮打麻將,打到把牌扔馬桶裡沖掉。

 

像王祖賢在《東成西就》一個古裝戲裡罵罵咧咧「你以為你是王祖賢啊」,簡直後現代。

 

而一路腦洞大開,玩到瘋癲的《大話西遊》,拍的時候也不知道以後會成為華語後現代電影代表吧。

 

那時賀歲片的目的只有一個——拜年。

 

所以片名里總帶著「恭喜發財」、「吉祥如意」、「福祿壽喜」、「喜事」這樣的詞,以前的人真不怕拜年詞窮,以前大概也沒有社恐這回事。

 

影片的主題,都以家庭矛盾為主。

 

無非就是兄弟姐妹相爭,夫妻吵架,調戲公婆,在一個家裡爬上爬下搞惡作劇。還有各種遠房親戚稱呼的科普。

 

◎爸爸的表姐叫表姑媽

 

真愛玩,真貼心。

 

只要第一部觀眾買單,通常會有下一部。

 

有了《富貴逼人》就有《富貴再逼人》,《家有喜事》隔幾年就新拍一部,一個梗也重複使用,直到大家看膩為止。

 

很多時候沒有等到新的片子,很多家庭也樂於拿之前的碟出來反複播放。

 


◎李香琴的「給你個紅包,乖乖地」似乎永遠聽不膩

 

賀歲片是1995年才隨成龍的《紅番區》正式引進內地,在此之前僅隨著電視台和影碟輻射到最近的廣東地區,再由廣東往內地傳播。

 

對照現實,鐵打的電視機,流水的電影,忙碌的一家人,拜年客人走一波來一波,電影永遠以「恭喜發財」結束,這種過年記憶簡直刻在了每一個廣東小孩的靈魂裡。

 


賀歲檔來了,賀歲片變了

 

進入千禧年,內地漸漸建立起賀歲檔,電影市場發生了轉變。

 

有了市場後,香港導演開始轉戰內地,內地導演開始瞄準賀歲檔,好萊塢大片也想加入這個中國年特定檔期。

 

內地導演馮小剛《甲方乙方》、《手機》、《非誠勿擾》一系列現代喜劇加入賀歲檔,我們開始體會到北方的年味。

 


◎馮小剛賀歲片《甲方乙方》,更現實,更文藝

 

跟吵吵鬧鬧的港式喜劇比起來,在馮小剛為代表的內地賀歲喜劇,我們感受到更多黑色幽默。

 

於此同時,以周星馳為代表的港式喜劇依然堅持一貫的無厘頭合家歡色彩。

 

不過似乎開始探索起了類型。

 

2004年的《功夫》,2008年的《長江七號》,包括後面《西遊》系列和《美人魚》,除了本身的喜劇屬性,星爺在賀歲檔上還嘗試了功夫、科幻、奇幻等類型。

 

除此之外還有陳可辛《投名狀》這樣轉向大場面的作品。

 

這種應對市場的轉變多多少少受到好萊塢大片的影響,賀歲檔一下子多了很多選擇,以前看碟的小朋友長大,口味變得挑剔,不會再懵懵懂懂坐在電視前看電影,跟著大人哈哈傻笑。

 

華語片導演笨拙地探索大場面和各種類型,無意促成了網友的毒舌盛宴。

 

那些年隨著陳凱歌《無極》、張藝謀《滿城盡帶黃金甲》這樣光怪陸離的電影出現,網絡興起一波吐槽文化。

 


◎《滿城盡帶黃金甲》

 

這金燦燦一片,看著不夠富貴嗎,不夠熱鬧嗎,場面不夠大嗎?

 

但觀眾不買單了。

 

從此我們過年看電影,不只是看電影那麼簡單。

 

不僅看到了笑點要哈哈大笑,看到了所謂的爛片還要嘲笑,不僅嘲笑,還要說它哪裡不好看。

 


◎當年相隔一年同個檔期的《無極》和《滿城盡帶黃金甲》,在豆瓣分別是5.4和5.7分

 

現在觀眾連票房都要看,就離譜。

 

賀歲片們從那個時候開始也有了包袱,不僅有票房壓力,口碑壓力,競爭壓力,就連演員陣容都很難回到群星閃耀的時候。

 

市場大了,類型分化了,人再也湊不齊了。

 

我們的賀歲片小時代,也轉為南北文化大一統的賀歲檔時代,不確定從哪一年開始,過年大家聚在一起的娛樂活動,由觀看電影轉為吐槽電影電視,連春晚都不放過。

 

倒也是樂在其中。

 


回不去了,就想回了

 

華語片導演對賀歲檔喜劇大片的探索一直延續到《美人魚》、《捉妖記》系列,恰好這兩部電影都是與大製作結合的喜劇,一度讓人看到港味合家歡電影的回溫。

 


◎《捉妖記》看是魔幻CG大片,內核其實是《家有喜事》

 

而後是《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這些影片大火的一年。

 

《新喜劇之王》這種延續港式喜劇的影片在一堆類型片中黯然失色。

 

無厘頭制勝的時代過去,那些圍繞家庭親戚的情節不再有了,拜年消失在賀歲檔的電影裡。

 

賀歲檔的拜年,只停留在發行那一步。

 

每一個跟電影有關的明星,都肩負著宣傳電影的重任。

 

電影本身,似乎有更重要的任務。

 

2020年因為疫情,過年期間整個賀歲檔都被撤掉了,這一年電影經歷了太多。

 

這個賀歲檔有去年撤下來的,有延遲的,很多電影大家等了很久。

 


◎《唐人街探案3》就是去年賀歲檔撤下來的

 

再看這些影片,《唐人街探案3》的偵探,《你好,李煥英》的穿越,《刺殺小說家》的懸疑,《人潮洶湧》的犯罪,甚至是每年都要來照顧小朋友的《熊出沒》,每一部影片都在類型上各施其技。

 

《刺殺小說家》在預告片中就強調這是一部在製作上很難的電影。

 


◎《刺殺小說家》製作特輯

 

不得了,誰敢在這樣的電影裡玩。

 

《唐人街探案3》是今年賀歲檔裡最接近合家歡的電影,也在目前預售票房4億裡佔據了3億,但經歷了一次撤檔,一年擱置,兩輪宣傳,也背負了很大的回本壓力。

 

而當年《家有喜事》只拍了13天,《東成西就》只拍了7天。

 

再怎麼想玩,在這樣的環境下,電影玩不起了。

 

程大嫂再玩離家出走,也沒有用了。

 


◎《家有喜事2009》吳君如又玩了一次的士梗

 

說到底,不是賀歲檔需要電影,不是過年需要電影,而是電影需要過年。

 

但巧了,就在賀歲檔電影裡都沒有了「家庭矛盾」和拜年目的的時候,我們真的回不去了。

 

90後到這個年紀,很多人都開始跟爺爺奶奶輩的親人告別,以他們為中心的大家庭聚會也隨著遠去。

 

即使沒有疫情,很多大家庭也隨著時代分解成一個個小家庭,其實我們沒有那麼多的親戚,也沒有那麼多玩笑可以開。

 

年初聽聞李香琴離世,重新聽起《三千年前》這首歌,聽到她說「再見」,好像真的聽到了一個時代的道別。

 

我們坐上一輛陌生的士,但應該遇不見陳先生了。

 

突然就想回去了。

 

  • 0